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银河6163线路检测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心理加油站
挖掘案主的资源,激发案主的动机
回想我们刚从事个案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心只想怎么才能帮到案主,心气儿高,却也容易受挫。可能那时候视角过于局限,在对案主进行评估之后,焦点总是集中在如何解决案主的问题上。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遇到瓶颈后,无论案主还是个案管理员势必会非常受挫。因为一旦问题不能圆满解决,就意味着个案管理工作的“失败”,意味着案主不能完全的康复。而对于那些一心只扑在自己问题身上的案主,这个“病”,这种不好的感受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每天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这无疑也是一种恶性循环。
随着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以及“大腕儿们”的督导,使我们的工作思路不断拓展。现就一个案例情况与大家分享,欢迎指导。
案主郭女士,北京人,离异,现已退休。目前与女儿一起生活,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离得较远,不常联系。女儿做会计工作,单位离家很远,月收入4000元左右。案主与女儿关系差,基本不交流,沟通就吵架。女儿对案主的病不闻不问,甚至案主出院女儿都不到场,案主自己办手续。
六年前案主因担心女儿毕业找不到工作问题而发病,主要表现情绪低落、做事没有兴趣、总想哭、焦虑、失眠等。多次就医,诊断“焦虑、抑郁”,也曾应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2010年首次住院,诊断“重度抑郁发作”,曾电休克治疗,能达好转。后先后住院4次,末次2015年6月出院。
能够感受到案主的家庭支持系统较差。案主每次住院,院内治疗效果较好,回到家则很快出现波动。经过几次访谈,了解了案主的成长史后,得知其从小的家庭生活就不是很“快乐”,父亲的管理简单粗暴,母亲很早过世,案主辍学承担起母亲的角色,照顾弟弟妹妹,做饭洗衣砍柴喂猪等。结婚以后与丈夫感情不好,丈夫出轨,纠缠了好长时间之后离婚。如此“悲惨”的人生经历,势必对案主的性格和行为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本应退休享受晚年生活的她如今又身患多种躯体疾病,与从小拉扯大的女儿反目成仇,劳碌了一生却是这样的结果。如今女儿是她唯一的牵挂,也是她的精神支柱,但母女俩关系又紧张,案主的关注点自然在自己的病痛上。
按照我之前的思路,可能会将治疗焦点放在改善母女关系上,因为感觉这是案主最迫切需要的,同时也是提高案主家庭支持的最佳途径。但如果由此入手,可能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母女关系的形成是历史原因,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通过团队的讨论以及专家的督导,觉得案主还是应该从改善自己入手。案主经历了这么多“悲惨”的事情,还能把女儿抚养长大到参加工作,显然还是有优势的,说明自身是有资源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这些资源,找她的支持系统,并且让案主自己也能看到这些,激发她改变的动机。
比如案主经常来就诊,希望医生告诉自己该怎么办,问医生要方法,而医生总发愁没有办法。医生的问题在于不是提供方法,而是帮助患者自己找方法。可以问患者“你希不希望快乐?痛苦有理由,同样高兴也需要有理由”。“你有什么理由值得高兴?你喜欢不快乐吗?”让患者自己来找方法,并不是我们给她找。“生了病以后,我们的生活状态也病了,主要就是治病,但有些病好了就全好了,有些病不能一下子好,需要慢慢恢复。在这个恢复过程中要慢慢让自己过上正常的生活,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不让我们的生活只剩下病,要有其他的正常生活的部分。”“如何能正常生活?”“您提到很想生活当中做些事,但真的是做不了,没劲儿也没兴趣,这些都是抑郁症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做点什么?”“您提到周末给女儿咬牙做饭,其实已经在努力了。您说了饭女儿也吃,如果不做饭,可能和女儿的关系更疏远了。”“为什么会如此?您也在反思,可能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管的太多了,她希望自由,现在她已经长大了,可以给她自由。您总是担心她,想知道她的一切你才放心,结果现在什么都不知道。您原来的生活都是孩子,现在的生活都是病。您病好了想干什么?康复强调正常生活才能有正常情绪,不是等着情绪好了才去生活。”“病该治就治,看病的时候跟医生说说自己的病,其他时间把病放到黑箱子封闭起来,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需要医生看的时候可以再打开让医生看看”……
个案还在继续,生活也还在继续,如何能更好的生活,挖掘资源,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激发案主自己改变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