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管好你的情绪不要“微笑抑郁”
情绪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公众精神健康的普遍问题。曾经遇到很多这样的案例,新入职的大学生、企业高管等高危人群由于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环境中,无法摆脱情绪挫折,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抑郁问题,比如通常说的微笑的抑郁、隐匿性抑郁。注意自身情绪管理,激活内在动力是预防的关键。
情绪问题是双向的,除了医生的判断外,还需要自我重视和恢复意识。许多职场人士忽视自身精神健康,埋头于工作,长期处于压力和情绪抑郁的环境中而不自知。例如新闻从业人员、医生等作为职业人群中的特殊群体,长期处于高压的精神状态中,同样需要关注自身的精神健康,主动参与情绪管理,激活内在动力。
首先,要对个人的情绪进行定期的监测。情绪与血压和血糖一样,是需要定期的评估,通过有意识的自我识别,才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情绪。现在有很多渠道可以进行心理评估,例如网络、报纸,经常有各式各样的评估试题。而对于评估之后的判断和跟踪,则可以前往基层医院或者专科门诊进行评估鉴定。
当处于压力和情绪抑郁环境中时,积极调整心态、释放压力,进行“心灵充电”是很好的情绪管理方法。通过艺术、音乐或者运动的方式放松身心,充实个人的业余生活,有利于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从而远离情绪困扰。另外,去心理诊所是不错的疏解心理压力的方法。目前社区中的心理诊所开了很多,主要是以心理咨询为主,将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对待抑郁障碍要克服“病耻感”。很多患者出现抑郁障碍时,既不愿意跟家人和朋友说,也不愿意主动就医。即使患者被确诊患抑郁症后,患者和家属往往都难以接受现实,为了“面子”常对周围人隐瞒,即使服药也是偷偷摸摸的,尤其是一些高层管理人群。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内向、自卑等倾向,如果早期社会不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在负向关注的恶性循环中,患者的病情往往会加重,甚至放弃治疗,选择自杀。其实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就像感冒一样,有的专家学者称抑郁为“心理感冒”。它可以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出现抑郁障碍以后,应主动向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