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银河6163线路检测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康复故事
从绝望到回归社会,一位患者母亲的心声
2016年12月的一天,听到医生亲口说孩子得的是精神分裂症的时候,我的世界大雨滂沱。面对3个多月天天躺在床上不言不语的儿子,我知道孩子病了,但到底是什么病?我不知道。一百个日日夜夜,我无时无刻不在焦虑彷徨,我的内心犹如坐了过山车一样,在臆想的希望与压抑的现实之间不断切换,几近崩溃。终于听到医生的判决书,那只折磨了我很久的靴子终于落地了,我松了一口气,知道孩子得的什么病了,当时我相信现代医学除了极个别的绝症外,其它疾病均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都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但孩子得的却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精神病,病耻感困扰着我们全家,孩子生病以来我非常的自责,认为自己的教养方式出现了问题,致使孩子得这样的病,我整天都是在悔恨和泪水中度过。孩子因为得病中断了学习,他经常埋怨自己不够坚强,对不起父母的辛苦付出,他整日一言不发,让人看着揪心。孩子生病之前我对精神分裂症一点都不了解,觉得它离我很远。但既然孩子得了这个病,不管我愿不愿意,我都要和它打交道了。我开始做一件事,那就是要了解这个病。虽然有了在医院的一点点心理准备,但是面对电脑屏幕上的各种信息和那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和症状,我内心残存的信心还是彻底崩溃了——我的孩子怎么会得这个病,不会是误诊吧。可看着一天有20个小时躺在床上不说话,睁着眼睛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的吓人的儿子,我又不得不承认,孩子确实得了医生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我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事实。但孩子仍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看病吃药。我开始失眠,吃不下饭,体重急剧下降,在我的脑海里总是闪过我们家属院里那个和孩子爸爸一起长大的精神病患者,呆滞迷离的眼神。我不敢往下想了,我的儿子刚刚22岁,他努力、自律,自我要求高,也听话乖巧,怎么就得了这个病。儿子离家上大学3年了,我和先生重新回到二人世界,本来一切都越来越顺心,但风华正茂的儿子却带着病回来了,我该怎么办?
在我们的努力劝说下,孩子终于住进了医院。望着儿子终日躺着的床终于空了下来,我的心也是空落落的。在家里坐立不安,实在忍不住了我就坐车到医院门口,趴在铁门的缝隙向着医院里张望,希望能够看见儿子病弱的身影。去的次数多了,我遇到了一位和我一样的妈妈,她的小孩得病已经3年了。同病相怜,我们聊孩子的病,聊自我调整,聊医院的治疗。她对我说,3年辛苦治疗,她的孩子在一天天好起来,这燃起了我的信心,我相信我的儿子也能好起来。
果然,住院治疗后孩子的情况发生了逆转。第一次探视,孩子的情况就有了明显的起色,不整天躺在床上了,也能和我简单沟通了,想吃什么也会和我说。和医生一次次的沟通,专业的解释让我渐渐了解诱发这个病的诸多原因。因此,追根溯源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愈加清晰了。L医生给我推荐了姚贵忠院长写的《精神分裂症咨询》、以及根据13位个案真实事例整理的《破茧城蝶》,这两本书从专业的角度让我们了解了精神病人的世界,精神病的成因,还有那些身陷病痛之中仍坚持不懈努力挣脱病痛束缚的病人的坚韧信念。随着孩子的状况一天天好转,我的信心也在一天天增强。慢慢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自己改变了,才能帮助孩子。我要用我的健康快乐影响带动孩子,走进健康快乐的世界。一个焦虑的妈妈只会给深受病痛折磨的孩子带来更深的焦虑和不安,我要好,他才能好。于是,我开始调整心态,练习瑜伽,学习心理学,上修心课,学习森田疗法。我要让孩子看到妈妈在一点点的改变,而不是从前那个总是让他感到压力的妈妈,让他感受家庭对他的爱。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孩子出院了,当天我们全家第一时间就来到了北医六院的康复中心,带着孩子一起做出院康复指导,从这里出发,踏上孩子的康复之路,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细节里,用不同以往的生活模式,过令我们全家都感到愉悦的生活。
人生唯有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负,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耐人寻味。儿子喜欢美食,我就千方百计做好吃的,让美食成为愉悦我们身心的一件大事;为了缓解吃药造成的肥胖,我鼓励儿子每天骑行32公里,在运动中释放压力;我们全家自驾去福建武夷山游玩,放飞心灵到大自然之中。天气渐渐暖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为了更多的与大自然接触,体会生命的美好,我带着儿子去亲戚在郊区的农家院清理杂草,为春暖花开之时播种做准备。清明节刚过,我们就迫不及待的把玉米、黄瓜、豆角等种子撒到地里,期待着他们破土而出的那一刻。我们在土地上流下汗水、寄托希望,也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播种到土地里。随着小苗一棵棵破土而出,儿子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状态也一天天好起来。
不久,他对我说想出去工作,我非常支持,虽然我知道儿子的求职之路会有波折,但是从胆小怯懦到有勇气走出家门准备接受社会的历练,儿子最起码在心里迈出了回归社会的第一步。第一次求职经历很顺利,面试合格,工作中他发挥英语好的优势,工作使他找回了自信,每天下了班都乐呵呵的,发的第一个月工资,还请大家庭吃了一顿团圆饭。儿子在他生病的这段时间里,感受到了亲人们的爱,刚刚走出最灰暗的日子,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感恩,我为此感到很欣慰。
因为爱,所以我们不放弃;因为爱,所以他会坚持。虽然只是短短的工作了两个月没能续签合同,但他的第一份工作带给孩子和我们这个家庭不只是一次简简单单的职场经历,而是重新开始的勇气和信心。初入社会,初入职场,儿子努力修复着受伤的身心,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困境,迎来幸福。
本文由姜思思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