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康复广角
海淀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1号
昌平院区: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2号
银河6163线路检测 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Tel:010-82088261
Email:lykangfuzhongxin@163.com
康复故事
立足现在,相信未来
我患精神疾病十几年了,得病这些年,我流过泪,受过伤,有过不切实际的想法,有过无能为力的挣扎。目前我处在康复阶段,在北大六院康复中心做一名绿丝带志愿者。
我喜欢归纳总结,经常反思自己的过去,包括童年时代、学生时代甚至近些年自己的种种经历,不论病前病后,涉及学业、生活、人际,以及三观等方方面面,时常从自己当时的所思所为中发现不足之处,每当如此,羞悔不已,但是痛定思痛,又能从中总结出许多成果,加以改正,指导我今后的人生道路。
我曾经因为有病在身而苦恼,认为自己将一事无成,观念上舍不掉患病前的理想抱负,现实中又做不出让自己满意的实际行动,高不成低不就,如此昏昏度日许多年。然而现实终究是现实,幻想的种种终是虚妄。疾病使患者的能力下降,这可能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不要终日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旧日牢笼里,要认清现实,立足当下,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多年后,我终于想通了这件事,也从往日旧梦中解脱了出来。早日认清,早日重归正途。
康复的过程要一步一步地来。首先,长期坚持正规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我自己的经验是:找专业正规的专科医院,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父母监护、及时干预,配合专业正规的康复活动,定期门诊。
状态的好转给了我康复的信心,也给了我继续康复的决心。回归社会是精神康复的最终目标,也是每个患者的努力方向。患者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可能会信心不足,但是不要在最低谷的时候对康复的前景作判断。我认识的康复者中,有许多已经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他们在社会当中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虽然不算高精尖,但也是能够自食其力,小有成绩;他们在生活当中也能较好地扮演各自的角色,为人父母,孝敬爸妈;人际交往也是基本正常的,虽不算八面玲珑,也能够可圈可点。他们自己不说,没有人能看出他们是有过精神疾病的人。这不是诳语妄言,是真实的存在。我以这些康复者为榜样,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精神疾病患者并不是一无是处。疾病虽然对大脑有一定程度的损坏,但并不是全方位的退步,抛开症状的掩盖,患者的许多能力是能够得到保留和发展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大脑亦是如此。得病这些年,我读书学习方面的能力确实受到了影响,但是与得病前比较,有些方面的能力有了进步,比如说对事物的认识,为人处世的道理,三观理念等等。正常人各方面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某些方面能力的下降不等于全面跌出正常人的范畴,只能说我们存在一些短板。然而人人都有短板,我们并不是废人。
过去的东西定义不了人的一生,反而我们未来的发展可以定义我们的现在。如果我们未来发展得不好,现在的疾病就是一场灾难;如果我们未来发展得还不错,现在的疾病就是一种财富,甚至成为我们自信的谈资。花有开有败,人有盛有衰,这是世间常态。当下风光未必能够走到最后,现在不堪也未必以后依旧不堪。人生其实很复杂,里面有许多因素,不要因为一时之短长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旧梦虽好,其实难觅;前路修远,未来可期。古人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成为了许多康复者的人生写照,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人生愿景。祝愿每一位康复之路的患友都能够早日改善状态,翻越思想的沉沦山脉,看见精神的阳光大海。
本文由廖金敏编辑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