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家属如何面对抱怨的精神障碍患者
抱怨,人皆有之,也是人的权利,精神障碍患者也一样,他们不仅要面对常人所要面对的一切,还要面对疾病以及治疗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患者所患精神障碍不同、所患障碍的不同时期,家属所要面对的患者情况不同或不尽相同。
那么,患者通常会抱怨什么呢?
1.给患者自己带来苦恼的症状,或者不给自己带来苦恼却给他人带来困扰而得不到理解,进而受制于人。家属面对此类抱怨一般可以通过带患者去看医生来解决。当然,时间久了,有的患者家属可能就学会了给患者调药(加减剂量或加减药物),所谓“久病成良医”。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精神病性症状加重或增多,家属可能会将所服用抗精神病药加量或再加一种抗精神病药(既往有经验的基础上);有了抑郁症状,可加用抗抑郁药等。
2.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或担心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这要看不良反应的多少、轻重,不良反应少而轻的,对患者影响不大,可以不做处理,相反则需要进行干预。例如,抗精神病药可能导致全身乏力、体重增加、闭经等,这可能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导致患者疾病加重或复发,进而可能反复住院,使治疗更困难等。受“是药三分毒”观念的影响,患者往往不愿长期用药,但很多精神疾病都是慢性病,恰恰需要长期用药。如果家属也有类似想法,可以征求医生的意见,商讨对策。一般而言,药物多经过肝肾代谢,以肝脏代谢者为多,只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查血液生化),指标正常说明肝肾能代谢所服用药物,如有异常,可寻求医生的帮助。其实,不吃药的人也不能保证肝肾功能一定正常。
3.由于疾病和治疗带来的问题,包括经济问题、升学就业问题、婚育问题、受人歧视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可以一方面咨询医生看能否用更为经济而疗效较好的药,另一方面可以寻求社会帮助,政府对部分精神疾病患者有政策支持。升学就业问题,要看患者经过治疗后恢复情况,一般而言,对患者不要苛求,就是咱们平常所说的降低期望值,患者只要尽力就行。婚育问题,要看患者所患疾病治疗后恢复到什么程度,如果控制良好且稳定的时间较久,结婚是法律允许的,也是患者的权利。生育问题,一般患者怕的是疾病遗传和用药对胎儿的影响,这些问题比较专业,需要咨询医生。至于受歧视和人际关系问题,这是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不得不勇于面对的,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国内外皆然,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但应该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个问题有缓和之势。如一二十年前很多人怕得抑郁症,怕人说自己有精神病(狭义指精神分裂症),现在大众对抑郁症的知晓率和接受程度大为改观。
4.与常人一样的抱怨。如烟酒问题。一般来说,吸烟、饮酒,尤其是长期、大量饮酒不可称道,吸烟更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精神障碍患者能否抽烟饮酒呢?应该说最好不要抽烟、饮酒。但现实生活中,恐怕不尽然。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很多人不能或不能完全回归社会,抽烟饮酒就成了其一种消磨时间、减轻愁思的方式。酒精因为和很多药物有相互作用,可能会加重药物的毒副反应,所以,对于精神障碍患者,酒还是别喝了。
曾经有一位男性冠心病患者长期抽烟饮酒,看了某知名专家后,得到的建议是戒烟戒酒,患者口中答应转身出了诊室,不一会儿又返身回来问专家,“您说,我这一辈子烟也不能抽、酒也不能喝,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专家也一时语塞。这是科学与哲学的“不兼容”。
既然患者比我们常人所面对的还要多而麻烦,我们更要理解他们,来帮助他们度过一个个难关,面对或接受各种挑战。家属作为患者关系最为亲近的人,更应该尽心尽力。那么,面对患者的抱怨,家属究竟如何做呢?针对以上患者可能的抱怨,采取针对的措施可能对患者,甚至对自己有利。
如何面对?
家属面对此类问题时,有两个趋势首先值得注意,一是忽视,二是过分关注。看来,过和不及都不应该。话虽如此,这个度还真不好把握。作为家属如果不好把握这个度,还是去看医生为上。
在处理患者的抱怨上,不管是哪种问题,最好让患者知情,然后协商,争取有效合作,最终形成良好的患者-家属-医生治疗联盟来解决问题。据研究,治疗联盟比治疗技术本身更重要,与处方者关系良好比单独用药效果更好。
尽管在卫生保健中应该“以患者为中心”,但国外有研究发现,患者家属和精神卫生工作者的接触喜少忧多。国内也有这种趋势。这要求家属在治疗联盟中的协调能力加强,需要家属了解患者所患疾病、了解医生,注意卫生机构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家人有精神疾病患者时,作为家属,您不得不去面对。医学本身就很专业,精神医学就更加让普通人感觉扑朔迷离。现在有很多专业机构定期组织医生为精神障碍患者和/或家属举办有关讲座,家属可以通过听讲座了解精神疾病及其治疗,也能在讲座后获得讲者对您关心的问题的解答。这样更利于您面对患者。